2021線上課程回顧~~我們如何進行暑期線上活動,又學到了什麼?

2021年五月全台疫情拉緊報,讓羅山學堂各項工作受到程度不等的影響,疫情降臨帶來了許多變數,在適應改變的同時。我們也在思考哪些改變是暫時的?哪些改變是長遠的?


因此,在談到這個暑假的經驗,我們除了呈現我們所做的調整,也跟您分享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的心路歷程。


疫情來襲,孩子更需要協助,且不限於學習


由於「停班不停課」的實施,我們配合教育單位的政策做了相應調整,希望這些調整能夠在疫情期間,讓孩子持續獲得生活上的照顧,更重要的是,讓他們的受教權不致因而受影響。


在五月19日「停課不停班」實施之前,羅山學堂課輔計畫共有45名學生,在教育部宣布「停班不停課」之後,富里、羅山和東里三個「小學堂」也先行停課。


透過訪視發現問題


遠距上課開始後,我們透過自己的訪視以及學校訪視,了解弱勢小朋友和家庭的立即需求。透過與學校以及「花蓮縣社會局南區服務中心」的合作,我們持續供應晚餐給部分因為停課而導致晚餐無人供應的學童。在此同時,我們也調查學童家庭狀況,針對部分照護甚或有家暴問題的家庭,聯合相關單位持續進行協助。





「停班不停課」對於偏鄉地區學童和家庭的影響深遠而複雜,部分弱勢學童面臨的複雜問題請見附件。


至於在關鍵的「網路上課」,到底有多少小朋友缺乏設備?相信是許多人關心的。在網路上課所需的網路環境和設備上,有不少家庭並無法提供。透過各校校長和老師努力爭取,五月底時大多學童已有平板、筆電,甚至是4G網卡。


不過,在硬體相繼解決後,各校又陸續發現沒有經過網路上課訓練的孩子們,不容易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上課。此外,欠缺管理硬體能力和容易受到網路其他誘惑所吸引,更是一大問題。我們甚至發現一個案例,一位國小五年級學童由於好奇心,再加上沒有家人在身邊,老師發現這位高年級男童不但無法上課,還經常使用平板瀏覽色情網站。由於家中長輩無法管控(跟年邁體衰的祖父同住),最後只好央請鄰居協助,在下課後協助管理學童的平板設備。


事實上,遠距上課的衝擊不僅發生在偏鄉,在疫情肆虐的當下,我們在與在地校長、教育工作者討論後,舉辦了兩次媒體活動,希望喚起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重視。諸如遠距上課後,孩子用餐受到影響以及數位落差因為遠距上課而拉大,也在各國報導中發現不少案例。


疫情讓我們正視網路上課必要性


結合在地經驗與去年一年各國遠距上學的經驗,再加上變種病毒頻傳、各國疫情無法根除現實,我們認為,學堂未來的教學部份朝向網路化,是必然的趨勢。

歸納起來,遠距教學需要哪些條件配合,可以分為三
大面向來思考:





一、硬體與環境:學童家中是否具備網速足夠的連線和上網硬體等合適的設備?網路頻寬是否足夠?家中配置是否適合學習?


二、使用者行為與使用者行為的「支撐機制」:學童的學習行為是否能夠獨立完成線上學習(包含完成作業、交作業以及完成測驗以及包括google meet等軟體的使用)?若學童的行為無法自己完成,家中是否有長輩可以陪同、指導?此外,學童網路使用是否具備如打字、登入等基本技能?進一步還可以分享視窗,與具備上網的紀律,不把時間都花在遊戲、網路影片甚至是賭博性網頁上,都應該列入行為訓練思考的面向。


三、內容設計:教育單位提供的線上學習內容,是否適切學童需求?如果不適合部分學童,透過現有機制,學校能否能提供個別化且適性化的學習?


最後,線上學習工具和模式雖然已有長遠的發展歷史,但仍有許多面向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實體學習,其中包括人與人真實的互動、真實情感滿足、身教與環教都不是線上可以提供的。此外,無論技術如何進步,「全人」體驗仍無法替代。全人體驗對於學習至為重要,包括幼年孩童的語言學習,缺乏全人體驗很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。


此外,在教學準備上,我們發現附近各校實施網路教學後,教學端需要的協助遠勝以往。不少老師告訴我們,自從遠距上課以來,備課、上課以及聯絡學生,讓他們工作量大增,更重要的是,由於看到遠距周邊的問題,他們還得另外找時間,協助孩子處理這些問題。


最後,根據其他國家過去一年多之間,由於疫情實施遠距上課的經驗,疫情的蔓延,的確造成家庭、社區功能不彰的問題被放大,同時凸顯經濟弱勢、照護功能缺乏的問題,如何解決這些問題,各國教育單位都仍在研擬當中,並未有完善的解決之道。


2021年暑假,我們第一次嘗試「完全網路上課」


羅山學堂「2021線上也精彩~暑期計劃」課表





我們將所有暑期活動改為線上舉辦,同時,在設計今年的暑假活動的課程時,更希望藉此培養學童和家長網路上課的習慣和所需的技能。


感謝東里國小和富里國小兩位校長謝易成與柯維棟,以及學堂的老師和志工媽媽,協助我們針對所有孩子遠距上課的狀況做了前期調查,確認每個孩子的硬體狀況,並完成家長意願調查。我們認為,要讓線上授課效益放大,家長的配合度是關鍵。


另外,我們也針對陪伴孩童的志工人力做了協調,確保孩子上課時如果家長無法配合,都有遠端的志工或老師陪伴,隨時提供相關協助。


截至七月底為止,各類課程平均出席率超過95%,在此同時,家長也有高度的參與率。


我們期待,基於這個暑假珍貴的經驗,未來的學堂將走向實體與網路互相搭配的課程設計,且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,學堂課程可以服務更多學童,真正打開他們的知識之窗。


附件一、羅山學堂「2021線上也精彩~暑期計劃」課表~實施時間:七月5日~~八月27


課程介紹一、做夢的夏天:超級職業介紹所


學堂有位孩子的媽媽,非常投入孩子教育,後來並率先擔任志工,給學堂非常大的協助。這位媽媽告訴我們,孩子曾經問過他,「考古學家」是做什麼的?她一時語塞,竟不知如何回答。也因此,她非常希望有機會能夠請到考古學家,讓位於偏鄉的孩子,也有機會了解這個專業。





她的想法給了我們啟發,今年暑假的活動,我們取名為「做夢的夏天」,我們特別邀請了不同領域、具備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,來跟孩子們分享。「超級職業介紹所」的系列課程每週一次,請不同專業的老師們以個人的角度出發,跟孩子說說,自己是如何從矇懂走上如今的專業,在不同的專業中,又有什麼好玩有趣的分享。我們請到的專業人士包括:歷史學家、戰鬥機飛行員、護理師、節能建築師、專研腦部運作的神經科學家、投入環境運動的律師以及專注在研究生物科技、目標是做出狗狗廁所的發明家。


這個夏天,就算疫情阻擋了正常生活,我們仍希望:孩子做夢的能力不要受到阻擋,而要去鼓勵它、啟發它。





課程介紹二、做夢的夏天:文化之旅


這個夏天,我們也希望透過網路,帶孩子去看看世界。有鑒於世界大型博物館,如今都已經發展了豐富的線上資源,我們決定邀請在法國研讀「文化遺產」的專家朋友,以四堂課,帶孩子看看人類文化的瑰寶羅浮宮


不過,僅僅看遠方是不夠的,作為多元族群文化豐富的富里,本來就有豐沛的文化資產,因此,我們也特別央請境內大滿族和馬卡道族的文化工作者,帶來孩子認識在地文化遺產。


課程介紹三、做夢的夏天:小老師帶領認識網路世界


網路的廣大世界,帶來知識也帶來雜訊,面對網路學習愈來愈普及化的趨勢,每個人都需要培養網路資訊辨識度。我們邀集了多位網路志工,他們將會陪孩子們一起上網、做搜尋,並且針對搜尋結果跟孩子們一起討論,提高孩子們的網路資訊辨識力。


附件二、在沒有辦法上學之外,我們的孩子在「停班不停課」之後面對的困境


案例一、


從缺課到夜不歸營:一名低年級的男童,在停班不停課之後,連續幾天沒有上線上課,經由學堂陪同該校校長前往家中了解後,才發現男童連續多日晚上沒有回家。該名學童為單親,且母親屬於中度肢障,除了經濟需要靠社會援助外,平日也因酗酒等問題疏於孩子照護。在正常上課期間,這位男童都靠著老師協助,維持孩子最低程度的上課正常,且由於學校提供早午餐,學堂有晚餐,飲食不致發生問題。

在「停班不停課」期間,他的導師無法直接聯絡學童,這名學童立即落入「沒人看管」的狀態,與一名輟學的高中生(輕微智能障礙)一起玩樂,甚至因而多日沒有回家。這個案例說明了,他的就學、生活都受到極大影響。





案例二、


學習意願低落,迫使校方取消線上課程:原本學習意願低落的孩子,無法自行完成線上學習,在考量部分班級缺席線上課程的學童比例實在太高,有學校取消線上課程,改以派發學習單等被動方式,實際上課的比例甚低。


案例三、


學習之外,吃飯也成問題:由於部分學生仰賴學校的免費早餐和營養午餐,在停課之後,部分學生中斷了餐食來源。在五月到七月的訪視間,我們發現多名學童缺乏照護,也無人提供飲食。


附件三、國際大停課,各國問題多:從學習損失(learning loss)到家暴、性侵等問題


對照國外經驗,我們也發現此刻發生在台灣的遠距教學問題並非獨有,特別是在上課效率上,包括英美等西方國家,都發現遠距上課效率大大不如實體上課。(下圖左,來源:《經濟學人》)此外,缺課的時間越長,孩子的成績表現(如pisa),就越不好(下圖右,來源:《經濟學人》)。


疫情可能進一步造成「學習損失」,我們必須及早因應


對照國外經驗,我們也發現此刻發生在台灣的遠距教學問題並非獨有,特別是在上課效率上,包括英美等西方國家,都發現遠距上課效率大大不如實體上課。(下圖左,來源:《經濟學人》)此外,缺課的時間越長,孩子的成績表現(如pisa),就越不好(下圖右,來源:《經濟學人》)。


另外,諸如遠距上課後,孩子用餐受到影響以及數位落差因為遠距上課而拉大,也在各國報導中發現不少案例。


附件三、遠距上課,城鄉差距愈拉愈大:媒體活動


活動一、線上記者會:第一次的線上記者會在六月7日舉辦,學堂邀請了包括東里、富里、古風等國小以及東里國中校長參加,共有包括中央社、公視、報導者、遠見雜誌以及客家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朋友進行討論,並由幾位媒體朋友發文報導。


活動二、第二次線上活動,則是與《遠見雜誌》合作的club house,時間是六月15日,活動說明如下:


孩子是無聲的「新冠難民」?遠距教學拉大學習差距!「最長暑假」該怎麼教/學?


來賓包括台大教授葉丙成、「為臺灣而教」創辦人劉安婷以及在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代表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